如何上“活历史课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是历史老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一、注重老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认知上的距离感,在历史教学中,老师的情绪和状态尤为重要。老师稍有懈怠,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情绪抑制状态,因此,老师应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情绪,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只有当老师自己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学生才会带着兴奋的情绪从事学习活动,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老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作为专业素养的情感调控能力外,老师教学语言〔包括体态语言〕的运用对课堂气氛的创设也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历史老师来说,积蓄饱满的教学情绪,仔细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加以发挥运用,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例如讲到开国大典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日成立了”,笔者试着用浓重的湖南方言说出来,并鼓舞学生尝试,学生参加课堂的积极性便立即提高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辅之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和表情等体态语言,以强化老师教学的语言信息和情感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二、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和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多种方法。比方讲到火烧圆明园时,可以引用法国作家雨果在 1861 年写的一封信的内容:“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筐箩装满,然后他们手拉着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老师可以顺势提问这两个强盗的姓名,这样就把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侵略行径拟人化、形象化,使学生铭记于心,又可培育他们爱憎清楚的情感。对于一些难记的点还可以以自编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例如,关于中国的朝代顺序可以编成如下口诀:“黄帝尧舜夏商周,归秦继汉三国战;两晋南北隋唐续,五代宋元和明清。”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和辩论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笔者组织学生就“如何评价李鸿章”展开讨论。笔者了一些名家对李鸿章的评论,比方梁启超曾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