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育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讨论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培育、促进智力进展、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具科学讨论表明,中小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提高细致的观察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色彩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美术的重要性毋须讳言,但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中小学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有的学校没有美术专任老师,美术课干脆不开展,美育几乎为零;有的学校美术资源、美术器材严重短缺,只能简单地看看画画,也谈不上开展正常的美术教育……在这种背景下,美术老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老师就应该大力开发本土美术资源,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不在纸上谈兵。關键词:美育;重要性;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起源甚早,几乎可以说与人类一起诞生,在没有文字之前,我们智慧的先人们就在劳动中制造了美术。例如:旧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就已经具备了均衡、对称等美的规律;“仰韶彩陶”线条流畅,图案绚丽,亦被称为“中华一绝”;“中国瓷器”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品种繁多,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总而言之,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对美不断追求的过程。美术,顾名思义就是“美育之术”,而美育就是审美教育,首先培育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操,使人们懂得如何美化世界美化自己。蔡元培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不止一次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强调美术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他提到“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术既要娱人,又要育人,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初中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培育、促进智力进展、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具科学讨论表明,中小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提高细致的观察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色彩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美术的重要性毋须讳言,但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中小学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有的学校没有美术专任老师,美术课干脆不开展,美育几乎为零;有的学校美术资源、美术器材严重短缺,只能简单地看看画画,也谈不上正常开展美术教育……在这种背景下,美术老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老师就应该大力开发本土美术资源,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