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是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一、素养 素养是指人的生理上原来的特点,是人们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和内在依据。素养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养、生理素养、心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等。 二、职业素养 它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每个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养、生理素养、心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等,但不同职业对以上五种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人对职业的适应与不适应,主要取决于人的职业素养是否达到了职业对人的要求,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就是对人的适应力的特别要求,也就是对其素养优势的特别要求。假如缺乏素养优势作基础,即使职业岗位给人提供的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 三、评价 评价,是对人或事物的作用或价值的衡量,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过程。对自身的客观评价,是大学生以为客观对象,对自我认识过程。在择业时的自我评价往往会受到择业观念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要处理好主客观统一的问题。 1 自我评价的内容 就择业而言,除了对自己一般素养的评价外,对自己职业素养的评价通常包括对所选择职业的体力倾向、能力和个性等内容进行评价。 2 自我评价遵循的原则 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基础上的,对自我素养的全面评估。就原则而言,正确的自我评价应当注意掌握: (1)客观性原则。对自己进行观察、分析、评价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和依据。不客观的评价就是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过高会使自己脱离现实,过低又往往会忽视自己的长处,使自己缺乏自信,过于自卑。 (2)全面性原则。自我评价应当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要看到自己某一方面的特别素养,又要看到自己全面整体因素。反之,任何一种片面、孤立、不分主次的自我评价都是不全面的。 (3)进展性原则。自我评价时应以进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现实素养,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且应当着眼于未来进展变化,预见自己将来的进展潜力和前景。 3 评价的基本途径 主要包括:自己与自己的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比较,自己与自己行为结果的比较,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比较。 4 评价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我分析、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