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讨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讨_第1页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讨_第2页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讨_第3页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探讨摘要: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下,由于政事不分、管办不分,造成事业单位角色不明,效率低下,监督缺位等一系列问题。“管办分离”改革的目的是将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进展为以契约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动式的社会治理。我国地方公共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尚存在新设事业单位管理机构权力不明、组织之间激励不相容和体制环境制约等问题。为此,推动管办分离改革的有效措施是:明晰政府管理部门与代理主体的权力边界;推动管办分离的制度化建设;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创新体制环境。关键词:委托代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管办分离;体制创新随着我国公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和全球治理日趋明显,如何保护公共利益、促进公共物品供给和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已成为目前各级政府面临的改革难题。作为公共产品供给重要主体之一的事业单位经过二十多年“摸着石头过河”探究式改革,仍然缺乏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特定的改革思路,对全局性的思考和制度设计也显落后。当事业单位从初步“放权搞活”尝试性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改革环境逐步形成,“零敲细打”的改革模式陷入新的困境,核心问题难以突破,“高房价、看病难、读书贵”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成了公共事业进展的“瓶颈”。面对公共事业领域现实存在的各种需求,“管办分离”改革成为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新取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管办分离”改革实质是将以往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虚拟的委托代理关系即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向实体化转变,亦即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因此,如何构建和完善公民、事业单位与政府的委托代理机制,实现权力主体、代理机构和其它社会主体的分散化治理,将成为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的目标导向。一、管办不分模式下的公共事业委托代理关系与问题分析公共事业旨在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它主要存在于政府管不了、又不适宜涉足的领域。Salamon 提出了一个他称之为“委托政府”(third–partygovernment)理论,即政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将提供公益服务的任务委托给公共事业组织来执行。[1]因此,我们可以把事业单位称作“代理机构”。从委托与代理的角度看,事业单位管办不分管理模式与管办分离的改革模式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委托代理关系:1.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下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我国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理论上存在多重复杂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范哲铺+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想你所想,急你所急,你需要的都在店铺里可以找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