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威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由市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于 10 月 9 日开始,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威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及其特点从市区分布情况来看,非农劳动力比重高的主要集中在市辖区。环翠区占 52.8%,高区占68.8%,经区占 57.8%,文登占 40.6%,荣成占 45.5%,乳山占 45.1%。从调查情况上看,威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二)青壮年劳动力是转移的主体。通过招工渠道转移的劳动力,年龄均在 18--35 岁之间;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均是一些接受新事物快、商品意识强、有一定特长、年轻有文化的人,他们或有组织,或自发的从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有的搞农产品加工运销,有的搞餐饮商贸服务,有的搞建筑装璜,有的甚至跨出国门,从事国际商贸业务。(四)转移趋向多集中在当地的二、三产业。从劳动力从事的行业上看,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在这些转移中,以就地转移为主,外出转移为辅。2024 年农村劳动力在乡内转移的人数占转移总量的 75%,向县内乡外转移的占转移总量的 12.7%,向省内县外转移的占转移总量的 11.8%,向国内省外转移的占转移总量的 0.1%,向国外转移的占转移总量的 0.4%。这种向市外、省外转移较少的成因,一方面是因威海市较其它周边城市“”“”经济发达;另一方面,也说明威海市农民思想比较保守, 安土重迁 、 守业又守家 的陈旧观念较重。当然,在这些转移的劳动力中,还出现一些季节性转移的农民工。有些农民在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土地转包转租等现象时有发生。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近年来,威海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城市和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实施的小城镇就业促进项目实施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有关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大力进展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为全市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制造了有利条件。(一)深化制度改革,促进了转移步伐的加快2024 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威海市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村二、三产业向中心镇集中,促进中心镇进展的意见》,与总体方案相配套,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舞转移的政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