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模式不同内地 到香港读大学要过哪些关 学习模式不同内地 掌握粤语要多开口 到香港读大学要过哪些“关” 新华网北京/香港 6 月 17 日电(记者王丽丽 张雅诗 李妍)高考结束,当大部分同学调整为放松、狂欢模式的时刻,一群有志于到香港求学的同学继续保持备考状态。他们将于 6 月中下旬接受面试,然后奔赴“东方之珠”。 记者分别采访曾经和正在就读于香港的同学,了解他们在香港的方方面面。 夏日的早上,记者跟毕然在港大见面。一身 T 恤便装装扮,说起话来语调轻快活泼,自言走了很多弯路的毕然更热衷于为有意来港就读的应届高考生提供建议。 “当时我既被北大录了,也被港大录了。”在内地和香港高校之间该怎么选择?毕然的建议是,“要看学校的氛围是否适合你。” 毕然在 2024 年参加高考,大学第一年在北京大学委培,之后到港大读书,中间去过英国剑桥和美国麻省理工等院校沟通。这些丰富的学习经验让毕然深刻体验到不同院校各有风格,若能与学生个性配合,有助学生个人进展。 “来港之后最难适应的是孤独感,在这边都是个体行动。”毕然说,在内地读书你会分到一个班,几十个同学一起生活和上课,一开始就会有一个稳定的朋友圈。然而,港校采纳学分制,没有很强的班级概念,大家都按自己的时间表选课。 为了克服孤独感,毕然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了校内和校外一些社团,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沟通玩耍,逐渐纾缓学习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孤独。 曾经在香港本科、硕士连读的海伦对此也深有同感。香港高校的学习模式是“颠覆性”的,没有集体、没有班级、也没有辅导员,这是一个独立的、自主性很强的过程。没人上课点名,没人督促你自习,选的课不满意两周之内可以退掉。 看似轻松的节奏背后是隐形的压力。阅读、论文作业、小组活动、演讲……都需要花大量的工夫,而且香港高校的老师非常严谨,决不允许弄虚作假。 香港的生活语言是粤语,学习语言是英语,所以到香港上大学第一关就是“语言关”。能达到香港高校录用分数线的同学,估量英语水平都会不错,但要完全适应英语授课的新情况,至少要有一两个月的适应期。 海伦建议,粤语的学习可以从粤语歌或者 TVB 的电视剧入手,先从带字幕的开始,故事情节紧凑,靓男美女养眼,用不了多久就能听个八九不离十,但真要张嘴说,还要下一番苦工夫。 正在港大修读土木工程/法律双学位的吴霜对此也有一番体会。来自深圳的她并不会讲粤语,能大概听懂,但却不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