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跨越温饱线,二十几年未进富裕门20 世纪 70 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搞起“包干到户”。 1978 年 12 月,凤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秘密签下一份合同,其主要内容是不再搞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植结构。按照承包土地的数量,农民向国家和集体交纳一定的税赋。大包干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近五千万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此后的 20 多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使农民积极性得以调动,告别贫困,奔向小康。 如今小岗村如何呢?据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说,小岗出名后,一些干部开始飘了起来,上面的领导也把小岗当作样板和典型。对外面来的人必须说“形势一片大好”。花了 200 万元袖箭公里的公路是为了迎接领导视察,花 300 万元修建“大包干”纪念馆。但是村民迫切需要发展小岗的经济计划和方针政策都没有落到实处。小岗的村民已经习惯躺在大包干的功劳簿上,越来越懒,以前的家底已经被逐渐掏空了。正所谓“一步跨越温饱线,二十几年未进富裕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今天广大农村仍然在推行这项制度。但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今天的小岗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没有进一步及时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所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二十几年未进富裕门”的结果。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