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支持与观察摘要:个别化学习是二期课改中新颖的一种个体学习形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及新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这种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发展且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方式,将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应从观察中了解幼儿对于主题经验的已有水平及兴趣;从观察中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互动信息,识别行为背后的能力发展。同时,给予幼儿关于材料、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方面适宜、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正文: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和培养幼儿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满足其真正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个别化学习活动就是集体教学活动走向个别关注,关注儿童个体和学习有关的一类活动。在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对于活动前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以及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和材料内容的调整与推进,都能更有效的推动个别化学习活动更好的开展。下面通过分析我园老师对于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支持”和“观察”的认识和实施,来分析现阶段老师在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所处的能力水平。一、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观察”与“支持”的实施概况、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是如何“观察”的?市教研员徐则民老师对于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观察”给予了直白简单易理解的诠释。也就是,在活动前老师要学会通过“观察眼”,了解孩子的主题经验和兴趣点以及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在活动中,通过“观察眼”识别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行为,解读行为背后的发展水平。那么根据活动前,活动中老师应该具备的“观察眼”结合我园老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如下:)个别化学习活动前,老师基本能预估幼儿的能力水平和主题已有经验。个别化学习活动前,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基本能通过日常中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通过学习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对于已有主题核心经验的掌握。针对一些青年教师,能运用《指南》等理论书籍了解某一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水平,并更多的能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具有观察的意识,但是对于观察内容识别、解读能力较欠缺。例如:在观摩大班《我要上小学》主题个别化学习互动中,老师利用时钟操作图、红蓝筛子、夹子、记录纸创设了“整点、半点大比拼”的活动。教师的意图是让孩子通过两两竞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