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_第1页
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刍议_第2页
摘 要:宗教和哲学是人类认识绝对的两种智慧方式,是普遍真理的不同表现形态,宗教不能取代哲学,哲学也不能取代宗教,存在于它们之间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而唯有它们的合作才能完整地实现人类对绝对的追求和对最高真理的把握。另一方面,宗教与哲学的互动又可以给彼此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宗教从哲学那里获得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教义或者学说论证方面的理性技艺,而哲学则从宗教那里获得了鼓舞其探究活动的强烈的情感支持。更进一步,宗教和哲学的自我理解多是在它们彼此的对立、区分、划界和宽容式相互对待中实现出来的。关键词:宗教;哲学;智慧;真理;互动关系“”为什么如此难以思考这种被匆忙命名为 宗教回归 的现象?为什么它会让我们震惊?为什么它特别让那些天真地信任存在着一方面是宗教,一方面是理性、启蒙、科学、批判(马克思的批判、尼采的谱系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他们的遗产)的非此即彼的对立,信任一方和另一方水火不容的人们震惊?[2](P8)所幸的是,启蒙的这种偏见基本上被从思想界根除。人们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等人对宗教的批判。像康德那样完全用理性和道德解构宗教的做法亦不在哲学中占据支配性地位。尽管世俗化的当今世界不可能有机会让宗教再次走入社会的中心,让其重拾昔日之威势,但在多元化社会境况下,宗教毕竟更容易为自己在社会的精神-文化系统中寻找到恰当的位置,并为当今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来自信仰的力量与智慧,或者为人类期盼的美好生活提供种种超越的美好理由。“”在 后启蒙 时代,宗教和哲学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应当说,彼此之间的关系处在历史上较好时期。这种局面的形成为学者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便利与时机。 黑格尔在《小逻辑》第二版序言 中专门谈了宗教与哲学,他指出:宗教是意识的一种形态,正如真理是为了所有的人,各种不同教化的人的。但对于真理的科学认识乃是这种意识的一特别形态,寻求这种知识的不是所有的人,而只是少数的人所能胜任的。但两者的内容实质却是一样的,有如荷马所说,有一些星辰具有两个名字,一个在神灵的语言里,另一个在世间人的日常语言里。所以真理的内容实质也可说是表现在两种语言里,一为感情的、表象的、理智的,基于有限范畴和片面抽象思维的流行语言,另一为具体概念的语言。[3](第二版序言,P12)又说:宗教不断地愈益收缩了它宽阔的教化内容,而且常将一个内容显得贫乏枯燥的情感引回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领读文化+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文化,铸就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