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技术进展及最新筛查指南摘要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却是可通过早期筛查予以彻底防治的癌症。及早进行宫颈癌筛查可有效防治宫颈癌。随着对宫颈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宫颈癌筛查相关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进展,从最初的细胞学检查到分子生物学检测、生物标志物检测,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同时,宫颈癌筛查相关的指南也不断完善并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得到了有效的推广。相应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宫颈癌防治水平亦得到了大幅提高。本文就宫颈癌筛查技术进展及最新筛查指南作一概述。关键词宫颈癌筛查人乳头瘤病毒生物标志物AdvancesincervicalcancerscreeningtechniquesandguidelinesCHENLimei*(MedicalCenterofDiagnosisandTreatmentforCervicalDiseases,Obstetrics&Gynecology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11,China)KEYWORDScervicalcancer;screening;humanpapillomavirus;biomarkers宮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癌症,是全球女性的第四常见癌症类型,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为 52.8 万人,死亡病例数为 26.6 万人[1]。在中国,宫颈癌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为 9.89 万人,死亡 3.05 万人[2]。宫颈癌在中国 15~44 岁女性各癌症发病率中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3]。虽然宫颈癌是癌症,但并不是不能治愈的绝症。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也是唯一可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彻底防治的癌症。宫颈癌特有的发病机制决定了对其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大多数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 HPV,但不是所有感染HPV 的女性都会进展至癌前病变或宫颈癌。90%以上的感染会在 2 年内被机体清除[4-5],而感染高危型 HPV 持续>2 年且未治疗的才可能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高级别的宫颈病变可进一步进展为宫颈癌。从感染 HPV 开始至进展为宫颈癌一般会历时 10~20 年。为了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实行广泛且高效的宫颈癌筛查势在必行。宫颈癌筛查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佳的筛查策略是能识别可能进展为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最大化筛查的益处),同时避开对一过性 HPV 感染及其相应良性病变的探查和不必要治疗,因为它们不一定会恶性进展(最小化筛查的潜在危害)[4-5]。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巴氏涂片法即宫颈脱落细胞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