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建筑学教育和国外的区别探究[关键词]建筑学;教育;国外;区别一、前言中国经济进展速度加快,现代化建筑水平取得进步,现代化建筑的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建筑教育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国与国外建筑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世界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世界技术的共享与学习,我国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独立探究自主的技术产权,我国建筑教育在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要自我进行探究式的改革,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建筑教育之路来。建筑学专业是一个集艺术和技术于一体,融人文和科技于一炉的独具特色的专业。由于专业的特别性,决定了建筑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特点。在 21 世纪,随着世界人文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以此为基础的教育格局也随之改变,建筑教育是对这种变化极为敏感的分支之一。根据中国建筑教育改革的现状,在前人作出的中美建筑教育讨论成果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探讨,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以促进中国建筑教育健康的进展。二、中国建筑教育的概况分析2.1 中国建筑教育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教育一直停留在一种过分保守的状态。第一点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安排上,基本上沿袭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的既定模式。尽管老师们可以在自己的讨论领域内享有充分的自由,然而传授给学生的似乎只能是那些已成定论或约定成俗的东西,守旧的观念和教学态度导致了教学的落后性。第二点是对建筑学技术教授方面的片面教学法,虽然现在大家都清楚建筑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常常由于指导设计课的老师自身对于这些相关技术知识的片面理解和对新知识理解的落后性,使得这些本当属于构成方案重要部分的内容反而阻碍了同学们的学习进展。第三点是由于设计课程教学中科技成分的不足,艺术、形式的成分相对突出,导致学生的设计作业为形式而形式,科技进步与建筑设计方法脱节,让学生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障碍性提升了。第四点是理论讨论的盲目与空虚,这是导致同学学习知识被动性最大的障碍,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建筑理论讨论的主流仍处在学习国外,照搬照抄的低水平,缺乏自主深化讨论和真正与中国社会、经济进展相结合的讨论基础。长期“引进”和“嫁接”外来理论的结果,不仅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而且使更多的青年学生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深深影响了新一代青年建筑师的成长。2.2 中国建筑教育的改革分析中国建筑教学的长期进展中,教育一直以来是以被动式的以老师为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