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农村历史教学模式滞后思考长期以来,对于历史教学,我们都膜拜着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即老师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滔滔不绝的演说主宰课堂,而学生只要将老师传授的历史知识记住就行,比如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等,记忆成了学生唯一的学习方法,而记住历史知识的多少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但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猎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在广阔的农村地区,这一转变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老师层面教学模式滞后1.老师教学模式转变仍需艰难探究。广阔老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转变历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到底应该怎样转变,我们却很困惑。虽然自新课改以来,大大小小的培训不断,但老师普遍认为培训的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专家讲座或优秀老师经验沟通,很多人集中培训一两天,没有沟通与思考,没有具体的案例支撑,过于形式化,对于老师应对新课程没有实际的作用。2.普通的农村老师的教学模式难改变。由于条件所限,农村中学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我们对于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认识仅限于一些专家或一线老师的理论或案例介绍,没有机会深化优秀课堂亲身体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运作,从而导致老师对新课改的理论渗透都很到位,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很欠缺。3.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需要胜任的角色需改变。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备、教、改、导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黑脸”老师向“社区开放型”转变,传统老师只是记忆陈旧的框架结构,信息封闭,依赖经验,科研意识淡薄。新课改后必须与学生接轨,变为学生给老师提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课本知识的精练,还要有课本知识以外的时事知识,充分备课。二、学生层面学习方法、观念滞后2.学生生源良莠不齐。在城市的中学,有少部分同学来自城市,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老师布置的任务城市中的学生能够抢答,但农村的可以说几乎都是瞠目结舌,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想法,苦于普通话等的限制,也很难大方的表达出来,这是农村教育资源所限,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善,但高中学习生涯仅仅三年,要锻炼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3.教育资源不均衡,衔接不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