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程教育融入力学课程教学之中关键词:工程教育;教育模式;力学课程;广义工程;创新一、将工程教育落实到力学课程教学中在力学课程中实施工程教育不是指简单地对工程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纯指对工程人才的培育。它应该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综合形成的一个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构建力学课程工程教育平台,就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和指导下有目的、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究讨论,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进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讨论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的熏陶,从而培育工程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一)力学课程对工程教育的内在价值,即力学知识对学生工程启迪方面的作用通过力学课程认识工程问题。以力学基础课程为载体,认识工程,并不断更新力学与工程的认知,通过以下环节:①生活中的力学与工程;②生产实践中的力学与工程;③重大领域中的力学与工程;④重大事故中的力学与工程问题。如上海“倒楼事故”的原因就是一个力学问题。将这些概念和理论通过课程教育学生,这样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就可以在今后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提出工程问题,构建工程问题库左铁镛院士表示:“对工程教育而言,现代工程学已进入‘社会工程’时代,未来工程师面临的挑战将主要来自‘非工程’方面。工程教育要建立‘大工程’的概念,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对待专业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身进展、社会进展等问题。”因此,应利用课程优势构建“广义工程”系统。(三)力学课程的外在价值,即指力学知识系统对于社会生活的有用功能二、营造适宜学生工程教育的实践环境以创新实验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提炼、建模、测试、分析等科学讨论过程。在实验教学计划中,增加丰富的实践项目,利用课堂和学习场所、实验室使计划具有活泼的、实践的、团队的特色。及时与外界沟通,通过广泛评估与评价不断改进计划。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培育,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沟通沟通和协调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教学资源允许条件下,鼓舞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根据创新能力培育规律,建立分层次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二)改进实验内容,立足课程内涵建设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改革实验课程的内容,关键是要反映学科讨论的最新进展,并符合培育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