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海斌合作社基层联系点 2015 年度调研报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宗锦耀根据部党组关于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的有关要求,11 月 17-19 日,我带领局里 3 位同志(其中 2 位青年同志)前往基层联系点—江苏省溧阳市海斌合作社,同时考察其他合作社、加工企业和休闲农业,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突出感受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五大理念,必须要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升要素,特别是通过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休闲农业“接二连一”和信息技术接三连二连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是留住产业、留住要素、留住利润给农村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进农民福祉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海斌合作社从耕种收环节向融合发展转变的做法成效海斌合作社作为我的基层联系点,已经 4 年了。2006 年,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的退役军人王海斌联合 27 个农机手,以农机入社的方式,注册成立了海斌农机合作社,从事土地耕翻、农机整地作业服务;2009 年,又在该合作社基础上成立海斌粮食作物合作社,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到育秧、插秧、植保、机收、烘干、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并流转土地,推出自有品牌的大米,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去年上半年,我也到海斌合作社调研过。过去一年半时间,海斌合作社发展迅速,不断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扬弃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传统农业产业化链接方式,发育和发展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这一新的链接方式,是传统链接方式的转型升级版,辐射和带动了社员的增收致富,呈现出蓬勃生机。一是规模扩大了。今年,合作社新流转了 2000 多亩土地,现在共有 6320 亩土地作为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去年,水稻产量 760 多万斤,小麦产量 400 多万斤,预计今年产量将比去年明显增长。为适应大面积的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不断更新农机具,新购置了 6 台秸秆还田机、1 台打捆机,更新带有切碎功能的收割机,改善作用环境和作业质量。与当地农科院合作,成立了植保服务公司,开展无人机喷药等作业服务,今年合作社农机服务面积 3.5 万亩次。二是产业延伸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