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普说明文要教得精准明白有意思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浙江省仙居县以小学语文“科普性说明文教学”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听了《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收获颇丰。《新型玻璃》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三篇课文,体裁是说明文。文章紧紧扣住“新”字,向我们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活动中上课老师有极强的文体意识,并且让科普性说明文教学显出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现以《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为例,阐述科普说明文如何教得精准明白、有意思。一、科普说明文要教得精准明白科普说明文是教材文选,老师要尊重科普说明类文本的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时要做到精准明白。1.教学内容选择要精准——以文为本教材是帮助老师解决“用什么去教应该教的东西”,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进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只是学生知识生成所需的一个凭借、一种资源。《新型玻璃》的教者先从视频“新西兰的鲁本德容挑战撞碎最多块玻璃”入手导入课文学习。接着让学生默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然后“扶着”学生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半扶半放学习“夹丝玻璃”,让学生自学“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三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最后让学生学习课文写法,写写想发明的玻璃。教者并没有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说明文的教学目标,也没有无度拓展该领域的知识,而重视语言习得。教者“以文为本”,目标定位准确。2.说明方法把握要得当——以悟为重3.阅读推举要有指向性——以学为导说明文的教学,对于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科普说明文介绍的知识是普及性的,学生可通过课内外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见识,因此教者阅读推举要有指向性。比如《新型玻璃》,课前教者让学生去查找“分贝”的意思,并就自己感兴趣的玻璃查查相关图片、文字。教学结课引导: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的美好。教者課后布置学生就本课科学知识的拓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方面进一步展开讨论。教者让学生课后把自己想发明的新型玻璃写下来,也可以和同学、家人说一说,还可以去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更多的新型玻璃。这样,课文的教学反而成为新一轮学习的起点,这就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神秘的兴趣,这也是教科普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目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