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课程讨论摘要:手绘是工业设计学生的必备技能,针对工科生手绘基础薄弱的特点合理设置此类课程尤为重要。根据手绘技能的进展趋势调整手绘课程的培育目标,降低过高要求;明确训练要求,注意课程衔接;强化训练目的,以免本末倒置。通过调整培育目标、改变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手绘技能。关键词:手绘课程;工科类;培育目标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 2024 年度讨论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河海大学 2024 年度建设教学团队项目的讨论成果。工业设计是一个涉及学科非常广泛,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专业。[1]该专业涉及技术与艺术的诸多领域,知识结构较为复杂,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繁多。经过数十年进展,国内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培育模式各具特色,但在一些理念上达成共识。实践证明,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不适合社会需求,必须强化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育。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很多,主要有美术理论、制造知识、分析能力、色彩运用、设计战略、构思草图、快速表现、工程技术、讨论能力、审美、人机工程和用户需要等。这些技能很多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有些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掌握。这其中多项技能与手绘相关,是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急需提高的必备技能。工科类学生接触手绘的时间晚,手绘基础差异大,对画什么、怎么画没有清楚概念。工科的培育模式注重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较少,学生对学习技能的方法陌生。手绘技能训练建立在感性评价体系上,很多问题无法量化表述,水平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的投入。但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对单一技能训练投入过多时间,因此必须调整培育目标、改变教学方式。一、手绘技能的进展趋势传统设计方法中,手绘贯穿设计的各个环节,素材搜集、概念发想、方案讨论、效果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手绘需求。现代设计方法借助各种工具弱化了对手绘的依赖:随着信息技术进展,猎取数字化的图形素材极为方便,设计前期已不再需要用手抄本的形式搜集素材;计算机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中,产品效果表现可以完全依托各种软件;新型手绘工具取代了纸笔尺规,便于图纸存储与修改。但在记录概念、分析验证方案、设计沟通等环节手绘仍无法取代。这些环节强调效率,需要用最快捷的方式记录设计思维。记录概念强调快与准:因为灵感转瞬即逝必须讲时效性;准意味着特征明确,这个阶段不会纠缠于细节问题。方案分析验证阶段需要全方位考量产品、记录思维过程,要用最习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