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许可联想的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2004年首批受理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发现的问题,结合十来年的实际效果有感而发。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使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真正为生产安全保驾护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业内人士研究讨论。【关键词】安全许可;安全条件;执行力;措施;落实引言《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是2004年1月7日经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月13日以国务院令第397号公布施行。它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一部非常重要的行政法规,条例所确立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对危险性较大的企业实行统一的、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条件,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不能投入生产,从源头上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它的重要目的是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特别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增加一个切实有效的监管手段,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力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和财产安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为什么总是不断呢。1.安全生产许可证受理初期问题呈现某市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自2004年11月8日开始受理,截至2005年1月11日,首批共受理各类建筑施工企业481家申报安全生产许可证。在首次受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如下:1.1部分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工作不重视,无专人负责,将如此重要且专业技术极强的申报工作交由财务和办公室等非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来办理。且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事项却一无所知、有些甚至不管不问,试问:日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如何开展。1.2有的企业照搬套用老资料,其中很多规范标准陈旧过时,完全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如此缺乏责任心,势必与政府和行业要求相违背,害人害己。第1页共7页1.3有的企业照搬抄袭别家企业的资料,或者干脆从网站上直接下载,造成雷同材料较多,对自身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具备针对性,更不用说对企业日后加强安全管理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1.4部分企业没有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以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代替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有的企业无安全部门负责人,而是直接任命企业的法人或经理兼任安全部门负责人。1.5部分企业不能针对本企业业务特点可能会导致的职业病种类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能识别,更不用说采取防控措施。1.6有的企业不能根据企业资质经营范围的特点,详细列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和事故易发部位、环节及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危险源不能准确判断,也无应急预案。1.7部分企业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根据事故级别和项目定人、定岗、定责,无救援组织、器材、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起不到应急作用,也未对预案进行演练,指导性、可操作性差。2.安全生产许可证复核期间问题呈现根据上述问题的出现,监管部门于一年后组织对首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复核,通过对近80个施工现场的检查,其主要问题如下:2.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2.2现场安全管理档案资料不能如实反映施工安全全过程管理,现场情况与资料不一致,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2.3部分项目实际负责人无安全生产考核证,项目经理、项目总监长期脱岗。2.4现场专职安全员数量不按规定配备,兼职、挂职现象较多,甚至无安全员。2.5项目部对专业承包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相关负第2页共7页责人的安全考核证件把关不严或根本就不关心。2.6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越是临近作业面越是防护不严,特别是作业面几乎无任何防护措施,仅仅将下面相对作业活动较少地区进行防护当作形式处理。2.7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方案没有针对性,基础、垫板、扫地杆、连墙件、内外防护等达不到规定要求。模板支撑体系紊乱,垫板、扫地杆、水平杆、步距、剪刀撑以及浇筑工艺不符合要求。2.8机械设备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