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讨论摘要:在讨论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对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特点,提出了校企协同开展课程建设的具体策略和相应的教学模式建设。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引入合作培育、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旨在将人才培育链条与产业链条和行业、产业进展和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共同重构人才培育体系,共同实施人才培育过程,共同对人才培育质量达成评价,最终实现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融合、融入和融通,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是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育培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目前校企合作课程建設存在的问题2024 年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以来,参加试点的高校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大力推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根据两段式培育模式,即校内学习阶段,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化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加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随着计划的启动,各高校根据人才培育标准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合作尚处于浅层次,离校企深度融合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存在着认识误区。我们知道,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宗旨应该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根据能力培育矩阵建设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人才培育标准。但是,一些院校的老师却狭隘地将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理解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员工参加或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企业的技术内容,使得课程建设过分重视满足企业或就业的需要,把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育上,将专业课程演变成了培训课程甚至是操作层面的课程,忽视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非专业技能的培育。二是课程建设的形式单一,基本实行课程置换和课程共建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