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革命进展过程 德国产业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① 19 世纪 30~40 年代,属于初期阶段;1848②年革命后的 50 和 60 年代,是迅速进展和工业高涨的阶段,近代大工业和资本主义制度基本上确立起来;1871③年德国统一后,转入完成阶段。 初期阶段 19 世纪初期,德国封建制度逐步解体,农奴制改革为创立近代工 德国产业革命 业企业提供了货币资本和自由力(见普鲁士农奴制改革);行会制度的削弱使资本主义企业得到比较自由的进展;此外,还从英国进口机器和招聘技工。这一切,为资本主义工业的进展制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到 20 年代,工场手工业有了广泛进展,在纺织业中开始采纳机器。但直到 1834 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德国才进入产业革命时期。 德国工业革命迅速进展阶段 1848 年革命以后,德国城乡封建残余进一步被削弱,关税同盟的影响日益增强。50~60 年代,轻工业和重工业都迅速增长。工业棉花消费量和机器织布机各增加几倍,工厂制度在棉纺织业中和缫丝方面已占统治地位。蒸汽机得到普遍应用。在国家资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这刺激了煤铁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机器制造业的成长。煤矿中开始大量采纳蒸汽机,黑色冶金方面广泛利用焦煤 德国产业革命 德国产业革命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开始得较晚,但得以利用从英国进口的新机器和先进技术,因而加快了工厂工业的进展。 ③受普鲁士的传统影响较多,产业革命是在城市封建残余势力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同一时期的工业增长不如美国进展迅速。德国产业革命的这些特点对以后德国经济的进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