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冠状动脉猝死斑块组织学特点(全文)猝 死 ( SCD ) 占 总 心 血 管 死 亡 率 的 50% , 占 所 有 死 亡 的 10 一20%[1]。 大多数 SCD (70~80% )是由冠状动脉疾病(CAD)引起的,而非缺血 性心肌疾病约占五分之一,少数是由其他心脏疾病(例如原发性心律失常 综合征,瓣膜病或心肌炎)引起的[2-3]。虽然 CAD 的治疗已经明显改善, 并导致年龄调整死亡率下降[4]。但是目前 SCD 的总体发病率仍保持相对 稳定。一般认为,CAD 相关的 SCD 分为两种病理生理机制:引起急性冠状 动脉综合症(ACS)和 SCD 的急性斑块并发症;即冠状动脉斑块破裂, 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肌坏死致心肌损伤电流产生,发生恶性心律失 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以及以前的心肌梗死(MI)疤痕作为再 次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2]。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的早期研 究报道了由于 CAD 引起的猝死的急性斑块并发症的高发病率[6-7]。然而, 鉴于高发病率部分是由于在体力活动期间发生的一部分 SCD,由于 CAD 管理的新进展以及患者特征的变化,以前的结果可能不反映急性斑块并发 症对当前时代 SCD 发生的总体影响。此外,最近的随机试验发现,在没 有 ST 段抬高的心脏骤停(SCA)患者中,早期血管造影没有任何益处[8-9], 这可能表明急性斑块并发症对 SCA 总体发生的作用并不像先前假设的那 样强大。除了冠心病外,左心室肥大(LVH)和心肌纤维化也是 SCD 后尸检 的常见发现。心肌疾病可能作为 SCD 的解剖基质,并通过二次机制易患 和/或维持潜在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2]。肥厚和纤维化心肌疾病的最常 见原因是未经治疗的高血压,肥胖或瓣膜疾病,但是一些病例可能归因于 基于遗传变异的遗传倾向。最近发表的 Fingesture 讨论[10]调查了斑块并发症的患病率,并且对 冠状动脉猝死斑块组织学特点进行了讨论。该讨论收集了 1998 年一2025 年间芬兰北部 5 869 例连续尸检验证的 SCD 受害者(人尚 0 万)的数 据。在这个亚讨论中,对 6 例死于 CAD 的 SCD 受害者进行了罪犯血管 病变的组织学检查。斑块组织学分为:①斑块破裂或糜烂,②斑块内出血 或③稳定斑块。讨论对象的平均年龄为 64.9 ±11.2 岁,82%为男性。讨论 结果发现,发生 SCD 的患者中 24%有斑块破裂或斑块侵蚀,24%有斑块 内出血,52%有稳定的斑块。78%的患者出现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