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诊疗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最后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显现和冠状动脉事件后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是危害公共健康、临床预后差的综合病症。近 10 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和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CHF 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通过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室重塑的恶性循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特性,并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开辟了 CHF 治疗的新纪元;但该适宜技术尚未能在基层医院得到应有的推广运用。【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药物治疗,适宜技术推广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障碍而引起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最后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显现和冠状动脉事件后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通道。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和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CHF 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變:CHF 的治疗目的不只是局限于短期内增加心肌收缩力,而是通过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室重塑的恶性循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特性,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卫生部从 2001 年至 2024 年展开面对广阔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的第二轮十年百项计划,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法律规范治疗技术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开辟了CHF 治疗的新纪元。为进一步加强广阔基层医生掌握并推广该技术,现将近 10 年来 CHF 的诊断和治疗简要介绍。1 临床诊断典型症状:休息或运动时出现气短、乏力或踝关节肿胀;典型体征:心动过速、第三心音、肺部罗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升高表现、外周水肿等;辅助检查:静息状态下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脑钠肽(BNP)升高[3]。症状和体征的确立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基石;BNP 作为主要确诊手段,用于诊断、病情分期、决定入或出院以及评估发生临床事件等方面,BNP<100ng/L 除外 CHF 的可能性大、BNP>400ng/L 诊断 CHF 可能性大;经过积极治疗后 BNP 值仍居高不下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2CHF 分期评估及治疗原则2024 年 9 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将心衰按 ABCD 分期标准;2024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接纳了 ABCD 分期。2024 年 4 月,“ACC/AHA 心衰指南”传承 ABCD 分期方法,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