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蔺相如的著名人物蔺相如由一个不知名的门客一跃为上卿,这得益于他在对秦的两次重大外交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使秦不辱命和相君不辱君,而他的这两次出色表现又得益于他出色的语言艺术。下面是有,欢迎参阅。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 279 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完璧归赵故事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协商,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协商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兴奋,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尊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假如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日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蔺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蔺相如估量秦昭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昭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