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迁视域下美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嬗变和启示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模式;嬗变;资金筹措;普职融通;协同育人;技术变迁从社会进程来看,美国职业教育模式一直都和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变化就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技术变迁和经济进展是美国职业教育模式变化的根本动因,而美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在不同的技术时代、不同生产方式下发生演变。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从社会——技术角度出发,根据技术变迁和工业化进展的速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时期。[1]笔者从技术变迁的视角来厘清美国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职业教育模式的嬗变。一、前工业社会:美国殖民地的学徒制模式(一)前工业社会的技术特征和技术发明(二)美国殖民地的学徒制模式十七世纪,美国为英国的殖民地,技术进展十分缓慢且对英国极端依赖,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是英国学徒制模式的移植。学徒制模式是以实践经验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观摩和练习在做中学习知识或技能为主要教学方法;以由易到难的外围进入为主要学习路径;以手工业作坊为主要教学组织的场所。该时期的手工技术几乎被工匠所垄断,技术的内容包含于工匠的过程中,工匠主要通过演示和操作来传授手工技术。美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法令是 1562 年颁布的《工匠、徒弟法》和 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法律要求师傅除对徒弟进行职业本身有关的技术教育外,还要传授一般的读、写、算等文化知识。美国的学徒多为失去父母的孤儿或贫家乞儿,因此,美国的学徒制兼具济贫和初等教育的性质。美国学徒制的普遍做法是:徒弟经过一定的学习,可以晋升为工匠,再由工匠晋升为师傅;徒弟可分为任意的和强制的两种,前者由家长送子弟到行业师傅那里学手艺,后者则由地方行政依法把贫苦儿童送到一定地方学习手艺;学徒期比较长,一般为七年;学徒期满根据惯例进行仪式。[4]二、工业社会:美国的综合中学和社区学院模式(一)工业社会技术的特征和技术发明工业社会,是从 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40 年代二战结束为止(包含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历史时期,主要依靠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为驱动机器的主要动力,技术呈现出高速化、大功率化、精密化和轻量化的进展趋势。它以蒸汽和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技术的作用是通过机器实现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工厂工人的流水线工作方式,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