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孩子剧团“抗日战争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这是 1938 年茅盾在武汉时对孩子剧团写的一句赞语,它形象地道出了孩子剧团不平凡的经历。在难民收容所里组织孩子剧团1937 年 8 月 13 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首先轰炸了闸北、沪东一带。当时党组织派吴新稼在沪东临青学校教书。临青学校是由我党领导的,师生的政治觉悟都较高,校内校外的抗日救亡工作都开展得较好。在日寇轰炸下,学校被迫停办,有些师生同群众一起逃到沪西英租界。有些穷学生无亲友可投,就住到英租界一所设在恩派亚电影院的难民收容所里。他们失去了父母,亲人和师长,但不消极,不悲伤。他们把仇恨集中在日本侵略者身上,在收容所里井井有条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为难民宣传抗战形势,鼓舞大家不要害怕敌人,不做亡国奴,要团结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吴新稼特地到收容所去看他们。孩子们住在影院楼上最后几排座位上。那里光线幽暗,他们白天坐在地上,伏在椅子上读书写字,晚上就在地上或椅子上睡觉,生活这样艰苦,而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吴新稼把看望他们的情况很快向党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当时国难教育社党组织负责人之一的王洞若和其他领导方与严、陆维特听汇报后,十分重视,还把孩子们的文稿、日记要去看。他们看到这些小学、初中程度的孩子写出这样思想进步、文字顺畅的文章和日记很兴奋。方、陆二同志还亲自给他们作了修改,并不断向文教界热情宣传孩子们的事迹。孩子们知道有许多“先生”关怀他们,很受鼓舞,学习、工作更加积极了。王洞若、方与严、陆维特的住处离收容所都不远。后来吴新稼就带孩子们直接去见他们,请他们修改文稿、日记,再借些书籍、杂志回去看。王洞若认为,这些孩子很可爱,很有培育前途,可以把他们进一步组织起来,并决定由吴新稼直接去领导他们。经过大会小会讨论几次以后,决定组织一个“孩子剧团”,设干事会为领导机构,拟定了剧团宣言、剧团团歌和公约等。这一切,都请王洞若审定。1937 年 9 月 3 日,在恩派亚电影院难民收容所的二楼上召开了孩子剧团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孩子有 30 多人。大会通过了宣言、团歌和公约,选出许立明、傅承谟、张宗元、罗真理、张莺等为干事,吴新稼为干事长。从此,由我地下党领导的孩子剧团成立了。孩子剧团在它的诞生地上海只活动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里,克服了服装、道具和演技方面的种种困难,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仁丹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