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将道德审判延期论文导读:人在世界中存在:这是海德格尔不厌其烦地论证过的常识性命题。难道小人物的诉求不正是有良知者首先需要关怀的么?难道小人物的伤痛不是一个健全社会首先应该治愈的么!小说里这样的旁白俯拾皆是:有的人来到这世上。文学中的道德关怀更像是一种祈祷。关键词:存在,道德关怀,良知这是一部对当下社会实行近距离关照的长篇小说,所铺陈的是笔者感到毫不陌生的底层生活的经验。被预先设置为城市底层的缩影的是那个七十六号大院。因此,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底层的困顿即使被畸形的浮华映照的格外鲜亮也较难给我以深深触动。但同时,我为这种心平气和感到不安。至少,在许春樵看来,面对这样一部充满道德诉求和灵魂拷问的小说,读者不该如此无动于衷波澜不惊。除非这是一次失败的写作。从某种尺度上讲,《男人立正》的确也不符合那些关于优秀的小说的审美想象: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惟一存在的理由。[1]在我看,它不是一部具有发现和探究性质的作品,至少我并未发现某种具有穿透力的新质来;反而,倒是洋溢着道德批判的激情。甚至也难以回答我自己设置的一个质疑,即假如仅仅是揭露社会的一些众所周知的黑幕,普通读者也能做到,而不必依靠小说家。但若说它不具备一点儿道德力量也是有失公允。问题是读者面对如今礼崩乐坏的道德危机似乎丧失足够敏锐的感知力。假如撇开小说在叙述语言上的有意阻滞,即针对环境、人物精心设计的描摹和议论的话,故事是本分而流畅的;故事也很简单,简单到可以概括为欠债还钱。七十六号大院里住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主人公陈道生就是其中的一个。然而大人物的幸福差不多都相似,小人物的不幸就各有各的不同:女儿小莉因吸毒、卖淫而锒铛入狱,将本就贫寒惨淡之家终于推到风雨飘摇的绝境。为救女儿,陈道生又被拜把兄弟刘思昌骗去了东挪西借的三十万元。贫贱夫妻百事哀,家庭最终因妻子自私无知投靠了一个卖假币的骗子而彻底散伙。从此,为了小人物的大自尊,陈道生开始了八年还债的苦难历程。小说体现出这个人物近乎宗教殉道者的执著和勇气,但又超越了宗教,归依到一种人性之真的单纯之境。最后,小说以其躯体的倒下完成了陈道生人格灵魂的岿然不倒的仪式,是颇有深意的。从近几年出现的长篇小说来看,说《男人立正》乃是一部关于小人物的史诗似乎并不为过:确实,它讲述了在金钱至上、物吃人和商品拜物教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扫荡了人的全部神圣价值甚至最后尊严的世道,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