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的加入一些还是很不错的,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水到渠成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着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 1057 年考进士时,欧阳修见他的文章连称:快哉!快哉!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高中进士。 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也不例外。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陈述新法的各种弊端。苏轼的言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举步维艰,就请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 年 4 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台(旧称乌台)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开封),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苏轼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在给好友秦观写信时,曾说:平常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约,等积多时再做安排,自然会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在如此落魄之际,苏轼仍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实在非常人所及。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答秦太虚书》 :水滴石穿 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当时,常常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觉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问话,结果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让人用杖刑猛打他。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假如每天偷一个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个铜钱。同样,假如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被锯断。水滴时常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为了惩处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鹤林玉露》 :从善如流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郑国同北方以晋国为首的其他各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伐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