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水力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摘要:水力学实验教学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育和专业培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全面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参加度、加强过程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水力学实验教学质量。关键词:水力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一、全面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在我国教育的进展过程中,形成了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观念,实验课一直处于辅助地位,老师将实验课看作理论课程的辅助与补充,学生将实验课当作课外活动,在老师和学生的观念中均把理论课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将实验课轻视化,比如很多专业没有针对性的安排实验课程,有些学生在实验前没有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做实验时签到后象征性的开动一下实验设备,而没有用心去看实验的内容,敷衍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中对实验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只有全面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实验教学,让老师和学生都重视实验教学,才能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起到实验课的作用,达到实验教学目标,这也是实验教学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将实验教学置于理论教学的同等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当然,要将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比如在制订培育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时要将实验课同理论课同等对待,思想上的注重实验教学也要体现在备课、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也要将注重实验教学落到实处。二、确立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加度在实验教学中,由于主观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仍然没有处于主体地位。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居多,或者是老师讲解和演示一遍后,学生重复实验过程,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制造性,特别是在实验室大量实验设备完成更新和补充之后,实验教学过程依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效参加度较低,造成部分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要确立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作为主导者,老师作为引导者。老师要制造条件和运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制造性,避开应付式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过程有效参加度。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可以根据培育目标,让学生去构思实验操作和过程,老师在讲解原理或实验过程时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流体静力学实验中基准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