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_第1页
1/6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_第2页
2/6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_第3页
3/6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猎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频繁出现。如:2024 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 36 题就是典型的一例。该题第二则材料引用了4 幅《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该题第 2 问直接提出了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进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培育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学生在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 1.提取信息不全面 ●浅尝辄止,一叶障目。 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2024 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 3 题与 1998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 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图片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认真观察就选择了 A 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图片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目前,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示的材料往往为一组,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分析每则材料,而无法将所有材料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2024 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 36 题要求“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6 幅图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这一试题对材料的整体思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每则材料既有一个标题,又有一个说明,如第 5 则材料是“1972 年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宴会上”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文字是“跨越太平洋的碰杯”。该题的注意事项第 2 条明确提出“应突出一个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因此,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应该对题示所有的 6 则材料的主题进行提炼,要从整体上考虑所有 6 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 ●只见表面,不见实质。 2024 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 28 题要求从“秦砖汉瓦”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题干中作了如下提示:“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这段提示提醒考生,不仅应注意表面现象(即显性信息),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提高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之策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