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回忆录及感想那一年的即刻出发——那些孩子,那段时间,那群人 2024 年 4 月,衡阳市大学生联合会开始筹划 2024 年暑期公益家乡支教,我和协会的另一名志愿者杨玉琦以及雷峰村的游书记开始着手策划,带着即刻出发的歌声,经历了 4 月的策划,5月的招募,6 月的准备,我们各自凑足生活费路费,自己给孩子们买好教学用品后, 7 月 15号,我们民间自发组织的十七名纯公益志愿者来到雷峰村,度过饱含复杂情感但又纯粹简单的十五天,最终在 8 月 1 日带着村民孩子以及更多的自己的泪水和不舍离开雷峰村,结束支教。作为支教队的队长,不得不说,从 4 月份刚开始策划这次支教,到 8 月 1 号乘车离开雷峰村,这段时间,伴随着这群人在这座村里的故事,将要成为以后再也忘不了的经历。还记得是去年暑假第一次听到那句话,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之后心里也不是说激动,也不是说热血,但就是觉得这句话说得那么对,就想要去做一做这句话里面的那种事,纯粹,简单,自然。寒假在家,之后回到学校,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协会讨论说该开始做支教活动的时候,我几乎是瞬间感觉,是要重新说那句话的时候了。于是我们即刻出发,无论是招募时候晚上一二点钟可乐陪伴的我慢慢点开的一个个对话框,在键盘上敲下的一个个文字,还是准备阶段教案上绞尽脑汁的一个个小互动,后勤组反复纠结的油盐酱醋,以及支教期间黄沙土上和小屁孩们一起跳过的小苹果,厨房每日必备的丝瓜清汤,家访时候推来推去最终进了肚子的那块西瓜,都是我,我们永存的光辉岁月。那些孩子孩子们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棒,每一名志愿者老师都毫不吝啬自己对于孩子们的夸赞,因为我们无法在那个年龄段对于学校对于老师那么的依赖与渴求,只有在家访和送孩子们回家的路上和他们一起走过每天他们走过的每一段山路,穿过的每一片田土,到那些有时候甚至眼睛看不到车子开不进的山沟沟里,你才会真正明白那一句来上学不容易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坐火车坐汽车颠簸来的不易,却也是在来的时候和去的时候,孩子们却是每天四趟的重复这个过程,送四年级的廖清回家的时候,我们跟着黑黑瘦瘦的小女孩一起,穿过那一大片田地,用脚代替眼睛来观察那些看不见的路,终于在一次次之后的下一个山口看见站在砖房前的廖清外公,外公告诉我们说,廖清从小住在这里,整座村子两千多口人但是只有村口的雷峰小学,所以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得出发,尤其是在我们支教的这段时间,廖清几乎是六点就准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