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正超越管理主义的教育制度伦理原则摘要:由于管理主义的影响,教育制度的设计往往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理性,忽视教育的目的价值;追求教育效率,忽视教育公平;崇拜市场在教育中的作用,虚化政府的教育责任,从而导致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只有超越管理主义,引入伦理学的视角,才能真正建立教育公正的原则,实现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关键词:教育公正;管理主义;伦理原则确立教育公正的伦理原则和理念,对公正的教育制度的设计尤为重要。要确立教育公正的伦理原则和理念,需要解决许多理论问题,但尤为重要的是要超越在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实践中盛行的管理主义。管理主义是一种政府治理范式,主张用以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替代传统的官僚治理模式。管理主义在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提高教育制度的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以教育不公为甚。因此,公正的教育制度的设计有赖于超越管理主义的缺陷。张成福在“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一文中揭示了管理主义的缺陷,为反思管理主义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分析框架。本文试图运用这一分析框架,揭示管理主义在教育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及其表现,并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强调教育公正的伦理原则在教育制度设计中的重要性。一、强调教育的工具理性,忽视教育的目的价值由于受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20 世纪主流公共行政学强调价值与事实的区别与分离,试图建立一种“价值中立”的科学,它所关注的重点是“技术的合理性”和“工具的合理性”,而完全忽视“目的的合理性”。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把“效率”视为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和目的,把公共行政管理简化为一套行政程序和管理技术,从而忽略了对公民基本价值的捍卫,缺乏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和目的的探讨,以至于政府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缺乏对自身行为价值的反思,遭受到商品化和官僚化的侵袭,受到了来自法律和道德的挑战。这表明,管理主义往往缺乏伦理学的视角,放弃了对道德的诉求。教育制度领域中的管理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制度价值中立论。管理主义认为,应当将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客观的事实存在来看待,对它进行科学讨论,只需讨论其效率和可行性,而不需要对它作价值上的考虑和评价,即主张“教育制度价值中立论”。行政学家罗伯特·邓哈特(RobertDenhardt)认为,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只会引导人们关注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而忽略对目的本身的关切。也就是说,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