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的特辑简析弗洛姆躲避自由思想人的异化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弗洛姆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的独特视角,对现代人异化的深层性质进行了揭示,并努力探究扬弃异化状态,实现真正自由,建立健全社会的途径。躲避自由是弗洛姆对人异化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也是他进一步阐发理论的根底。一、躲避自由思想的前提自由,是人类历史上恒久追求的一朵理想之花。弗洛姆却看到了自由带给人的沉重的精神枷锁,躲避自由的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弗洛姆对人性的分析。二、躲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剖析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分析,弗洛姆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理机制走向异化的过程及原因。(一)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纠结人类的历史是自我制造的历史。人为满足人性需要必须进行不断制造,其直接后果就是个人日益与自然界别离,挣断自然脐带(始发纽带),日益个体化。但始发纽带给人带来平安感,一旦切断就必定带来人的孤独日益加深。个人单独面对外界,巨大的无能为力感和焦虑感成为与人伴随的噩梦。个体化进程是一个人日益感受到自我,又日益难以忍受孤独的过程。人的力量在近现代到达前所未有的强大,与之相伴的是人的个体化进程在近现代也到达巅峰,因此,现代人的孤独感是最重的。(二)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弗洛姆区分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前者是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即在行为上摆脱本能决定的控制。消极的自由无异于一种缺乏意义与方向的生命。孤立个人陷入极度无助与恐惧,无法忍受。这种孤立撕裂了人与世界的统一,使人失去了方位感,疑心自我,疑心生命的意义,乃至指导他行动的所有原那么,这些疑心折磨着他。无助与疑心麻痹了生命,为了生存,人竭力躲避自由消极的自由。积极的自由是自由地开展的自由,它实现自我,充分肯定个人的独一无二性,还意味着生命的中心和目的是人,个性的成长与实现是最终目的,它永远不能附属于其他任何被假定的更具尊严的目的。它表达着个人潜能的充分实现,积极自发的生活能力的表达。基于这种区分,弗洛姆指出现代人躲避自由的深层原因在于两种自由的分裂。这种失衡在欧洲的结果便是,人们疯狂的躲避自由,建立新的纽带关系,或至少对自由漠然视之。(三)躲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独立与孤独是个体化的双重后果。孤独的恐惧使人产生对原始纽带和原初平安感的思念,希望放弃独立,通过把自己隐于外界,来逃离孤独。这种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淀并表现为现代人普遍的躲避自由的心理机制。1.权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