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传承与进展把古老的文化进展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好“门路”,将传统的“谋生技能”转化为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河北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业正走着一条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的进展之路。从“谋生技能”到特色产业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全省有世界文化遗产 3 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70 处,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河北拥有以武强年画、蔚县剪纸、曲阳石雕、衡水内画、易水古砚等为代表的众多民俗艺术和民间传统工艺知名品牌;拥有以定窑、邢窑、磁州窑和唐山陶瓷为典型代表的陶瓷艺术等河北民间文化资源……这些作为河北独具风味的深厚文化背景,正在成为河北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大进展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01 年至 2024 年,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总收入、文化产业总支出在全国排名均进入前十位,其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占到了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蔚县南张庄村是蔚县剪纸的发源地,全村从事剪纸行业的农户占总数的 60%。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把剪纸产业做得红红火火。开发的礼品册、挂轴、挂历等系列产品,畅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村从事剪纸行业的农户占总数的 60%,两万多剪纸艺人年创价值2000 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389 元,其中来自剪纸业的收入占到了56%。如何把古老的文化做成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好“门路”,如何将传统的“谋生技能”转化为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蔚县剪纸走向世界的事实,无疑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实际上,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具体遗产,必定是经过一定演变而来的,不会是最初的形态。相对时间和空间来说,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定要发生变化。我们把它列入保护名录,并不是把它绝对地凝固于历史的某一个时间空间,更不是刻意地恢复它最初的原始状态。事实上,哪种状态算是它的原始状态,也不是能够搞清楚的。”不久前,率领省内民间工艺大师进京领奖的河北省文化厅彭卫国副厅长这样讲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与保护:“并非原生性强的类型就一定重于次生性的类型,要注意对原生地以外、因流动和变异而衍生出来的文化遗产的关注。既是活态保护就必定有进展,但进展要有限度,不能脱离这一文化现象产生地域、族群、文化空间的本原性。文物保护要让保护对象固态于某一时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动态保护,必定会往前走,也必定会呈现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