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楼未央世已千年首联:醉里叹古寒假正是玩闹时节,高中里的朋友红捡了个空,当即如约进驻我家两日。于是黄昏时分出门接人,顺便于书城觅游一番。而后扎在电脑旁疯狂二三小时——正是时如逝水杳无声,抬眼间,窗间已是更夜了。急冲冲洗完澡窝回房中,在柔软的床铺上一坐,便即谈兴浓厚。而超女等新新文化偏偏成了论题,于是大发议论。该说是奇怪还是巧合,明明自己硬了心要走理科的“不归路”,偏生此人却满腹文艺,对着佳句浑没半点抵抗力。从文又不甘,只好计划做个暗地里偷偷弄墨的“数字化学生”。此人喜好也是奇怪,总喜爱古典文学与有古典之气的当代文学,只愿听古典音乐以及具古典之风的靡靡之音——当然心怀愤懑时听些用以泄愤的重金属摇滚当不在此列。如此一来,当夜本人之立场,也应当明显不过了。或许对不起各位“玉米”“春卷”,或林林总总的迷恋超女之同辈人,但我确确实实对这股文化浪潮不以为然——对这国人称之为“草根”,英人称之为“Chav”的文化群体,心中真是怀着不少鄙视的。这论点一出,红便不同意了。一番针锋相对,从“超女必须迎合大众口味”(吾以“大众口味难道便是真理?”作叱),到“难道流行就是不对?”(余将“通而不俗方是上品”聊以作答),最后响当当地引出了“高雅为何”的题目。这下收拾不了,该当如何?只好用一句“高雅就是文化积淀”草草收场。两方相持不下,当即收手,往梦乡寻自由去了。——到此境地,本文想要表述的,大概一清二楚了吧。说的便是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宋词,说的便是那如泣如诉,古道音尘绝的章句。看尽未央文楼里的帘卷西风,从那珠玉词间蓦然而醒,才悟世已千年。抚过文句间的缝隙,方知那是历史手心里深浅的掌纹。而今那文人骚客们的寂寞心,我又能够读懂几分?颔联:尽看潇湘行云流水,端的是那份情致。梅兰竹菊,雅而透一股厚重。文学的惊涛骇浪我们见得多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古典文学便遭一场覆灭;而网络与短信的兴起,又将未来得及调整生息的文坛冲得摇摇欲坠。世界变化太快,文学却是一盅慢炖的汤,厨子要有耐心不止,连食客,也需慢啜细饮地品那种慢功才能出得来的细活。尽看潇湘,潇是读遍千家的潇洒与风度,湘是处变不惊我自岿然不动的气质。古典文学,要品的何止是文章的古典?红楼梦未曾看完,三国演义与我格格不入。儒林外史只从课本中得知,西厢记的情史更是让我如堕云里雾里。古典的小说与我相性不好,彼此之间只能算作是有过几面之缘的熟悉的陌生人。散文之流,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