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制度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制度 (一)仔细执行及。 (二)各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仔细填写报告卡, 由预防保健科及时网络上报有关防疫部门。 (三)负责疫情报告单位和负责疫情报告人,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 肺炭疽、 脊髓灰质炎、 白喉、 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 立即向所在区防疫站防疫科电话报告, 并作记录。 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 4 小时, 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白天报门诊办公室及预防保健科,夜间报总值班。疫情报告制度。 (四)责任疫情报告人(值班医师)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在 12 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 如发现多发、 暴发疫情时, 及时用电话向防疫站报告, 做好登记及交班,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片。 (五)填写传染病卡片应字迹清楚逐项填写, 不得漏项, 凡已报者在病历诊断项目中注明“已报”字样。 (六)肿瘤、 性传播疾病、 结核病报告卡, 应按要求逐项填写 (七)凡漏报、 漏项者, 按传染病防治法细则及本院有关规定处罚责任疫情报告部门及报告人。 (一)组织管理 卫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院根据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1、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 设置专门的举报、 咨询热线电话, 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 咨询和监督; 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 追踪传染源, 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疫情报告制度。 3、 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 疫情资料的报告、 分析、 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 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 3、疫情工作人员必须 24 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 节假日将疫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