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全面推行医院预算管理初探摘要:在新形势下,医院药品收入预算要改以药物使用量为基础进行预算,而不是以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来预算。药品的使用量既要考虑国家医保政策的变化,也要考虑医务人员用药积极性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成本、费用等支出预算成为医院预算的重点,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使全成本预算成为可能,因此,医院必须将全成本管理列入预算,建立健全制剂加工成本预算、社会公益活动支出预算等,量化社会公益活动,实现医院公益性的特点。总之,绩效考核评价也应体现它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以真正实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关键词:新形势医院预算管理一、当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医院虽然都利用了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手段,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预算内容不符合新制度和改革的要求,预算编制程序、编制方法陈旧、预算执行和考核不力等现象。(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谈薄,没有与医院战略相结合从 2000 年财政部门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编制预算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或作为向上级(或财政)部门要钱的手段,没有把预算与医院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更没有把全面预算当作医院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应用于医院管理中。(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整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都是依据卫生部 1998 年颁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和 2024 年下发了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要求“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管理制度。”而建立的预算管理制度,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为取得财政事业补助资金、项目资金而预算的预算,主要是为了满足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要求为主,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为医院内部管理需要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分析与评价、预算的考核与激励。完整的全面预算不仅有收入预算,更要有成本支出预算;不仅有金额预算,而且要有数量预算。为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还应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实施预算考核与激励。(三)全面预算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医院全面预算一般还是停留在只有业务收支预算,没有成本预算,更不要说全成本预算了;只有资金预算,没有业务量预算;只有院级预算,没有科室(部门)责任预算等。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大病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改革;药品采购的医保经办机构、医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