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一位艺术家选择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导写及例文新材料作文一位艺术家选择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导写及例文 一、议论类文章 向轻薄历史的行为大声说“不” “这些自拍错在哪儿了?”最近,一则微信广为流传:以色列一位艺术家选择了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历史场景。背景一换,历史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轻佻搞怪显得特别刺目,让人难以接受。这位艺术家说:“拍摄这些搞怪照片很不应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在“很沉重的地方”做出不得体的举动,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并不陌生。例如,参加一些重要纪念活动,有人旁若无人地接打手机、大声交谈;一些重要历史纪念场所,有人随心所欲地乱写乱画、抛扔垃圾,甚至骑踩英雄雕像。如此种种,表面上是少数人不懂规矩、素养低下,深层次则是对历史、对先人缺乏敬畏,既很可悲,又令人生厌。 去年的南京燕子矶,有青年身着日本武士服,手举木质武士刀,背对长江摆出劈、砍等各种姿势,旁边有人给他拍照,而 3 天后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样是去年,哈尔滨市双城区改造,当地政府虽然明令“文物保护建筑不在此次征收范围,禁止拆除”,可这次强拆,连同刘亚楼旧居在内,共破坏了 7 处革命旧址。某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日本军服上竟然出现解放军 07 式服装的级别资历章。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我们民族素有慎终追远、铭记历史的文化传统。历史本身是有品行的,在人们心中既包含了史实也蕴含了追求。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史,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反映的不仅是思想情感、心理诉求,更是立场观点、价值取向。对历史缺乏敬畏,实则是撕裂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共识,撕裂的程度有多深,人们的反对就有多强烈。 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继续前行的基础。 特别是近代史,那些惨痛的记忆,同样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比如,落后就要挨打、失败就会辱国的深刻警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韧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不论是痛苦、挫折,还是成就、辉煌;不论是风雨如晦、不绝如缕的艰难时局,还是盛世初开的如歌岁月,历史一直都是令人警醒的镜子、催人奋进的号角。不忘原来才能开辟未来。一个民族要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