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身形态设计讨论摘要:本文根据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人们的出行方式、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系统以及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考虑,结合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发电机等构件的结构布置与规划,系统的讨论汽车形态与环境空间的关系,设计出适合新能源电动汽车构造和使用需求的空间布置形式。关键词:电动;形态;系统;空间当代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也是造成能源短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了石油能源的大量消耗并造成了大气污染的愈发严重。所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进展是时代的需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是用蓄电池作为汽车行驶的全部能量,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机和其他等零部件的供电需要。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与机制和燃油汽车截然不同,所以车身构件区别也非常明显,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系统之间采纳电路传动的方式传导能量所以汽车零部件的布置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无论是 smart 电动版还是特斯拉汽车的车身都是基本沿用了原有汽车的车身,国内的几大汽车厂商相继推出的电动汽车,例如:一汽研发的 B50、上汽研发的E1、E50、奇瑞研发的 EQ 等车型,车身形态都是沿用原燃油汽车的车身,没有根据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来重新设计,无论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空间等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新能源电动汽车形态设计主要的讨论内容是技术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并需要具体分析人机工程学和消费者心理需求等方面,通过综合考虑来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身形态设计。首先,技术环境是车身形态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结构部件直接影响外部形态变化。其次,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交通环境等社会环境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身形态设计影响很大,主导着其设计的方向,再次,人与车交互空间以及载物空间等需要人机工程层面的分析,这部分的分析对空间的大小、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汽车电子技术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驾驶汽车。电子手段就是线控技术,线控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运用,使传统的用机械结构来传递控制信号成为过去,精确、敏感的电子传感器和执行元件将取代笨重、精确度低的机械系统,这根本性的变革,改变了汽车的操纵机构、操纵方式和执行机构。电动车引入线控技术并和燃料电池相结合,使汽车操控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电子控制单元负责机械转向和制动系统工作。传统的转向盘转向柱和传统的脚踏板将被替代,使车身内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