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贸易理论及其技术和制度因素

新贸易理论及其技术和制度因素_第1页
新贸易理论及其技术和制度因素_第2页
新贸易理论及其技术和制度因素_第3页
新贸易理论及其技术和制度因素摘要新贸易理论考虑了技术乃至制度对一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但是其终究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作为出发点的。技术和制度因素对进展中国家的贸易进展、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关注的重点。关键词新贸易理论技术制度 WTO 后发优势 1 新贸易理论对技术的探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基本上都属于静态分析,即假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水平与消费偏好等变量固定不变。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进展和结构变化,经济学家开始用新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贸易结构,形成了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代表者之一克鲁格曼,首先脱离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用高度抽象但近似弗龙和赫崎的模型,假定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生产新产品的国家获得福利,利润率提高,资本向获利高的地方(发达国家)流动。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之间差距加大。一旦技术向进展中国家转让,一部分得到技术的国家用低成本劳动制造较高的收益,资本因此开始向进展中国家流动,改善了进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缩小了差距。但是,模型所说的资本向创新技术国家还是向转移技术国家流动是不确定的。这个模型只能说明技术创新可能给双方都带来收益,但如何确定趋势,没有进一步讨论或说明,不足以说明后进展国家一定能够或在什么约束下能够受益或赶上产品创新的国家。其次,克鲁格曼从李嘉图模型开始,假定每个国家之间的要素不同技术含量不同,各自在市场中有自己的地位。技术领先国家开放贸易,后进展国家赶超上来,消除了技术优先者保持其技术领先的程度。新贸易理论中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虽然给进展中国家的后来居上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但是,除了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外,许多国家在技术、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如印度),却没有对改变产品和产业结构产生明显影响。那么进展中国家对发达国际的技术进行学习和消化以求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进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过程中享受到技术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呢?也许产品周期贸易理论能给我们做出一定的解释。这种理论指出,发达国家开发创新产品首先出口到进展中国家,后者在进口这些产品并逐渐占有这些产品的生产,而发达国家继续开发并生产更新的产品,周而复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进展中国家技术的模仿对自身比较优势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上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进展中国家的企业更容易注意到技术过时的速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