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见闻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电力供应出现短缺,甚至出现了与中国类似的煤电矛盾。七月初我到日本参加博鳌论坛中日企业家圆桌会议,我的日本老朋友石川嘉延夫妇专程来看我。席间我询问他福岛核事故后日本的电力供应情况,他说静岗县有一座浜冈核电站,现在看来是位于东海大地震的地震带上,地方居民会强烈反对其恢复运行。他说,由于核电停发,日本电力供应紧张,一方面号召大家节电,另一方面加大天然气和油、煤常规火电发电,由于天然气、油、煤进口都涨价了,但销售电价日本通产省不让涨,所以静冈县所在地的东海电力公司亏损已达 1000 亿日元。我问他有什么解决办法?他说现在还看不出有什么解决办法,只能等问题烂出头了才能解决。据我驻日使馆经参处告知,东京电力拟涨电价9%,已基本可确定(7 月 25 日,东电获准上调民用电价 8.46%)。听后我方知道类似中国的“煤电矛盾”原来不只中国存在,日本也一样,也许别的国家也有。为了推广煤炭的清洁化利用,IGCC 技术上世纪开始引起关注。日本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研发 IGCC 技术,由三菱重工设计建造,日本政府资助 30%的投资,在福岛县的勿来建成了日本唯一的一个 25 万千瓦的 IGCC示范电厂。IGCC 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英文缩写。就是先把煤在煤气化炉中变成合成气,这个合成气不同于天然气,热值要比天然气低很多。通常一立方米天然气热值在 8000 大卡以上,而合成气热值低于 2000 大卡。再用合成气燃烧推动燃气轮机发电。联合循环并不是 IGCC 专有技术,天然气发电也可以联合循环。核心是低热值气燃气轮机技术。其实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 GE 公司就开发出低热值燃气轮机,并到中国人民大会堂作过讲座推广。在美国能源部拨款支持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建了三个示范工厂,三个厂采纳三种不同的煤气化炉,进行比较,燃气轮机是一样的。九十年代我曾陪同叶青同志去参观过。但二、三十年过去了,这项技术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原因是造价高,和后来进展的超超临界发电比较,效率提高并不占很大优势,而造价几乎是燃煤发电的三倍。但二、三十年来美国 GE 公司不遗余力向中国推销这项技术,在中国国内把它作为清洁煤技术宣传媒介。最终前两年华能在天津开工建设了一个 26 万千瓦的 IGCC 发电厂,现在还未完工,造价高达 36 亿人民币,每千瓦造价在 13000 元以上,经济效益堪忧。过去日本一直对 IGCC 技术保密,没有让中国人参观过。近几年能源技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