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诸侯争霸战乱不休最后被秦统一,那么你知道吗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春秋时期的简介 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东迁。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 770 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国,郑国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周朝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南方都城远离中原的楚国很早就开始称王,之后吴国和越国也称王。 但春秋之名是得名于鲁史《春秋》。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前 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期。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體作品,唐代史家刘知几首先对孔子修《春秋》发生怀疑,孙觉《春秋经解周麟之跋》、陆佃《陶山集卷十二答崔子方书》都有此疑問。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总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乏,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 546 年由 14 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临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进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公元前 453 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 379 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简介 齐国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进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进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 643 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