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晋灭吴之战背景原因介绍

晋灭吴之战背景原因介绍_第1页
晋灭吴之战背景原因 公元 263 年魏灭蜀后,打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昭父子之手。二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形成晋、吴对峙局面。 晋当时已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州郡府县,吴沿江为国,仅有荆、扬、交三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双方接壤数千里,时有攻战。司马氏建立晋王朝后,据有原魏、蜀之地,吴国仍然据有今长江中、下游及岭南等地区。双方接壤数千里,时常有战火发生。从公元 269年(晋朝泰始五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编练水军。西晋拥有一五十万人的陆军,但缺少水军,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虽武骑千群,无所用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司马炎命王濬在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造战船,治水军数万人,使晋军的弱点得以克服,实力大为增强。吴国地跨大江南北,战乱较少,有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军队总人数为二十三万,尤以水军为强,有舟船五千余艘。而而吴国国君孙皓却不修缮内政,暴虐荒淫,导致民穷财竭,上下离心;又自恃水军强大,凭借长江天险,戒备松散。加之主将陆抗死后,部众分散,又中晋离间计,撤换了名将西陵都督张政,使西线守备更加削弱。这种局势对晋灭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西晋灭吴之战双方兵力 西晋灭吴之战双方参战兵力:晋军约二十万,吴军约五万人。西晋方面主要指挥官是杜预、王濬、唐彬、王浑、周旨;东吴方面则主要有孙皓、张悌、沈莹、孙震、陆景。 晋灭吴之战中司马炎采纳了的战术介绍 司马炎采纳羊祜生前拟制的,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吴国。 1.镇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 2.安东王浑自扬州(州治在今安徽寿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 3.建威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 4.平南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 5.镇南大杜预自襄阳向江陵(今属湖北)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京广; 6.龙骧王濬,广武、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 总的作战意图是:以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王戎、胡奋、杜预三军夺取夏口以西各战略要点,以策应王濬所率的七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濬、司马伷、王浑军南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