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人民唱新歌—云南普洱市创新科普文化纪实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西南边陲,澜沧江畔,地处云南西南的普洱市,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是中国面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也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重镇。普洱市辖 1 区 9 县,人口 258 万。近几年来,普洱顺应绿色进展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绿色进展”战略,加快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注重科技与文化结合,全市呈现出经济进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民族文化繁荣、边疆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的喜人局面。现在的普洱,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环境最优美、乡愁记忆最浓烈的地区之一。这里茂林修竹,生态优美,普洱茶闻名世界。如今,普洱市也正在形成自己的另一张城市名片—斑斓多姿的民族文化。这里是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 26 民族的家,其中少数民族 25 个,世居民族 14 个,少数民族人口占 61%。普洱市少数民族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尤其是拉祜族、佤族等“直过”民族的文化是迄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原生态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可以说普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和风情园。这里有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有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有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傣族土司古城—孟连娜允镇,有被称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有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悠久的民族进展史孕育出绚烂多姿、魅力无穷的普洱民族文化,拉祜族神话史诗《牡帕密帕》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盟佤族的“木鼓舞”被列入“中华民族 20 世纪经典舞蹈”,景谷傣族农民组成的象脚鼓队曾荣获中华鼓舞大赛竞赛山花奖。饱含深情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传遍神州大地,风姿绰约的佤族甩发舞蹈足以让客人流连忘返。经验独到的民族科普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以及世代相传的民间技艺,普洱市科普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进展,诠释了民族地区科普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繁荣进展离不开科学普及的客观现实,显示出科学技术在提升物质文化、制造精神文化和传播民族文化中的支撑、促进作用。从城市进展的高度强化全民科学素养责任。为推动全民科学素养工作的全面开展,普洱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全民科学素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出台了县(区)和成员单位《全民科学素养行动纲要》工作考核办法,明确提出了到 2024 年普洱公民具备基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