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六艺:一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一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桑梓之情: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农历十五;晦朔:晦,即农历每月末一日。朔:农历初一。、台衔:对他人名衔的敬称。台,敬辞。、辇:古代以手推挽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帝后乘坐的车子。、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离宫: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路:宋代行政区划名。、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自上命下的用语,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宸翰:皇帝的笔迹。宸,北宸,即北极星。皇帝坐北朝南,所以以北宸代指皇帝。翰,墨迹、书法。、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艾),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进国子监(由封建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叫监生。清朝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中人:旧时介绍职业、联系买卖的中间人。、牺牲: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牺,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朕: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先考先妣:古代称死去的父母。、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枢密使:枢密院长官,掌管国家兵权。、资政殿学士:官名,,宋代的荣誉官衔,皇帝的顾问,宰相去职后多担任此职。2、缙绅:也作“搢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