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多年,起起落落的药房托管将要落幕了。2024 年 6 月 21 日,步长制药(603858.SH)、九州通(600998.SH“)同时发布公告,承认 因国家政策变化,战略业务”也随之变化 ,拟将原议案中的医疗机构药房托管业务模式,调整为专业药房业务模式。国药控股(01099.HK)是最先公开抽身药房托管业务的企业。这一变化源于多地出台的药房托管禁令。5 月末,北京市卫计委提出要对开展各类合作、托管、支援的医院进行梳理;6 月,上海“”市卫计委通知,审慎设定与药企的合作模式,不应与有关企业开展药房 托管 或类似业务合作,防范合作可能带来的法律和政策风险。青海、山东、广东、湖北等地卫计委也先后表态,禁止或法律规范药房托管。一时风声鹤唳。随争议而诞生的药房托管,已起起伏伏多次。官方文件从未明确其定义,网络将其释义“为 医院仍拥有药房所有权的前提下,将药房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交给医药公司,形式上实”现医药分开 。“”这几年,药房托管还衍变出多种升级模式,核心是由托管企业向医院交一部分 托管费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此种操作既响应了医药分开的政策,又能避开药品零加成政策,将消逝的药品利润变相收回来。“”关键的问题,不是合作模式,而是利益关系。 一位卫生系统内部官员称。原寄望于药房托管,是利用托管企业的集中采购优势议价,降低医疗机构的采购、库存成“”本。然而,在以药养医尚未破除的医疗环境中,药房托管模式有演变成公立医院 洗钱 工具的趋势,名义上顺应医药分开大旗,实际则避开政策壁垒,演化成暗地里的以药养医,与医药分开的根本诉求相悖。《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禁止药房托管的政策方向基本已经敲定。转身不易仅在七个月前,九州通、步长制药分别发布公告称,将合作投资医药公司,开展药房承接“”业务。 当初以为这是一次市场洗牌的机会,不能错过。 九州通的一位高管对《财经》记者说。因为自 2024 年,随着药品零差价和限制药占比的控费政策在全国轰轰烈烈推开,药房托管就迎来第二波浪潮。公立医院药房是目前药品销售最重要的渠道。根据米内网数据,2024 年药品终端市场公立医院占比 68.4%,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占比 22.5%,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为9.1%。与更为熟悉医院业务的步长制药合作,是九州通进军医院药房业务的良机。九州通的业务结构中,医院业务仅占 20%,80%在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药房的跑马圈地早已开始,三甲医院更是成为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