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产进展论文范文篇一《蛋白水平对沟鲶影响讨论》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1984 年引入我国,1987 年后逐渐形成规模养殖。该鱼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病害少、肉嫩味美及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而倍受青睐,现已成为新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对象。已在全国 20 余个省推广养殖,效益显著,深受欢迎。斑点叉尾鮰体表光滑无鳞,体形较大较长,无肌间刺,体背呈淡灰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黑色斑点。喜群食,以吞食为主,兼滤食性,食量大,鱼种大,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温驯,易捕捞。目前国内对斑点叉尾鮰饲料的适宜蛋白水平进行了初步讨论,而蛋白质是饲料中成本较高且对鱼类生长影响较大的组分。本试验旨在探讨三种蛋白水平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制高效廉价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配制三种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分别是 28%、32%和 40%(见表 1)。试验鱼购自东源城区鱼苗繁殖场,规格为 7.14~7.69g/尾的健康斑点叉尾鮰。1.2 饲养管理1.3 测定指标试验开始后,每隔 15 天每组随机选取 20~30 尾鱼测定体重、体长和肝重,计算增重率、肥满度、饲料系数和肝体比,直到养殖过程全结束。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略)。1.4 试验数据处理采纳 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试验鱼经 2 个月的饲养,各组成活率均超过 90%,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鱼的增重率呈升高的趋势(见图 2),且各试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饵料系数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各组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肥满度方面,各试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见表 2)。肝体比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各试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 2 所示)。3 讨论关于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讨论较多,金明昌(2024)综述了这一方面的进展。蛋白质是构成斑点叉尾鮰鱼体的主要成分,斑点叉尾鮰蛋白质需求量是其配合饲料讨论的重要内容。斑点叉尾鮰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一般为24%~55%,一般幼鱼高于成鱼。对比 3 种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全价配合饲料,饲养斑点叉尾鮰幼鱼 2 个月,因饲料蛋白水平在其需要量范围内,并未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