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情境高效的课堂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学生怕学数学,甚至是讨厌数学,症结就在于对数学缺乏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本文笔者就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本学期所听的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效率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形成能力、进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下面我就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本学期所听的课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与合理性老师的情境创设要紧扣课题,反映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或能够理解的科学道理,并且能够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趣味性和合理性有机统一。案例 1:在教学《认识乘法》一课中,创设了动物学校这一情境,在进入动物学校的大门后出示了一幅动物在草地上的图片,但是只有 6 只兔子,12 只鸡,难道草地上就只有这两样动物吗?在后面的整节课就只出现了小鸡,还有就是钢笔、玫瑰花。虽然这是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但并不符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欠缺合理性。假如把里面的事物都换成各种动物是不是会更好,如猴子、大象、斑马、老虎等等。只有和动物学校的主体就更贴切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 2:一位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 5,出来的是 10,输入 12,出来的是24……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神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0”,出来“400”,输入“a”,便出来“a×2”。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a”出来“a×2”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a×2”就是结果,而在输入的数与输出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乘 2,魔盒是按“2a”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2a”又表示一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