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高职院校专业的基础学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育的新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在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上下工夫。实行混合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该课程在新教学模式下的实践与讨论,提出改革方案,促进机械课程的优化,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混合教学“为了适应新课改的目标和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需摒弃过去传统的 课堂老师讲授,学生”笔记 的教学模式,采纳多媒体、网络微课以及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培育学生在学好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实践创新,自我设计意识增强,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工作中。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提出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在机械专业人才培育方面的改革,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一、目前我国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和主要弊端(一)教材的选择和课程设计过于笼统,缺少专业细节化的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关于材料、力学以及绘图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在教材的编排和设计上总结性过高,而对细节以及某项专业部分的知识讲解则不够细致,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只讲基础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在专业性课程的把握上不够精细,这样的教学结果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样样精通,实则只懂皮毛,没有掌握实质性内容,无法在日后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全面指导实践活动,也无法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创新,也就不能为机械制造与技术的提高和进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就是实行老师板书+学生笔记的方式,再加上机械类专业的课本内容大都偏理科思维,需要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较强,因此,学生光靠老师单一的文字解说学起来比较吃力,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也就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对课本知识都没有完全渗透和深化理解,更别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了。即使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了,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不能很好地举一“反三,在具体的机械中也不能熟练自如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导致成为 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不利于高职专业性人才的培育,也就无法满足社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二、针对以上教学问题,应该如何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