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总结 ——李岱泽校团委的引领,天堑变通途同心同德,让个人的积极性制造力迸发一个 14 人的团队,10 天朝夕相处、10 天同吃同住,假如没有同心同德、没有包容谅解,那即使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可能大动干戈。此次支教,由于事先有咨询过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其沟通的注意事项,他再三提醒一定要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要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并能积极地去付诸行动,那再大的困难也能化解;要做好吃苦、不被理解的心理准备,让自己对艰苦的环境有初步的认识,真正遇到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怨言连篇。所以,支教前我们通过聚会让队员充分沟通、充分了解,把一些分歧、一些隔阂先行化解,以免在支教期间发生不快,并通过参加支教前期工作的准备让队员进行工作上的接触,熟悉彼此的工作方法及沟通方式,为 10 天的支教相处打好基础。在出发前,大家有了共鸣,珍惜好此次暑假三下乡 10 天的相聚时间,不论与队员还是学生还是村民和谐愉快的相处,尽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自己一份力量,这对自己的暑假生活或者大学生活来说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了这样的认识,即使在支教期间发生一些未预料或者事先未安排的情况,每名队员都能站在整个团队角度考虑问题,实行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例如,开学典礼当天,由于事先只分配了班主任的任务,没有对每位队员的任务进行安排,忽略了学生接待这一问题,班主任忙着招呼同意进自己班级的学生,对于在课室外持观望态度的学生顾及不到,佩璐跟紫淑看到这一情况,敢忙上前询问他们具体情况,并引领他们融入新班级里面。还有,支教到了后期,影响力扩散开来,有两位高中生找上门来,希望我们为他们另外开班,补习功课,舒翔、炜俊、壮钦见状,主动担当起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轮流为学生补课,一人累了另一人上,一人解答不了一齐上,上演一出出洋溢爱心、温暖人心的画面。用心呵护,收获真情俗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刚到览表,不论队员上街买菜亦或傍晚散步,都有村民投来异样眼光,对我们表示质疑。后来,随着支教影响力的扩散,很多村民认识到,我们益乡队开展的支教是免费的补课,而且是孩子自愿参加不用强迫的补课,所以很多家长夜里亲自把小孩送到我们住处托付给我们,希望我们教育好他的小孩,让他们能用功读书,走出农村,不要像他们那样一辈子窝在乡村,要比他们更有出息。后来,支教初具成效,天气炎热,有家长主动为我们送来冰凉的西瓜,课室人多学生饮水不方便有家长为我们送来饮水机,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