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字寿昌,笔名陈瑜,1898 年农历 2 月 20 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春华山下一户贫农 的家里。 田汉的少年时代是不幸的。他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和两个弟弟靠母亲易克勤纺纱织布为生。因家境贫困,母亲只能牵强供他一人上私塾。但这种生活上的艰辛,对年幼的田汉虽然造成学习上的一些阻碍,但更多的是激励他更加奋发地去学习,去追求。他的老师具有一双慧眼,特别垂青这位英俊少年,1912 年推举田汉考入省城长沙师范学校公费学习。当时,师范学校校长是徐特立。那时,田汉没有钱买书、买蚊帐,曾得到徐老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帮助。 在这所学校里田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6 年,田汉在师范学校毕业。此时,恰逢他的舅父易象被派赴日本任留学生经理员,这就为田汉去日本求学提供了一个机会。1917 年,田汉便随同舅父到了日本,先习海军,后改学教育。但他酷爱文学戏剧,那时即有热心做一个剧作家的理想。田汉的舅父易象,字梅臣,早年参加同盟会,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南社爱国诗人,后在长沙为军阀赵恒惕所害,年仅 38 岁。易象之死,使田汉对封建军阀十分仇恨,青年时代的国难家仇,激励他以后在作品中不断地向封建制度冲击和挑战。在日本学习期间,经宗白华介绍,他结识了当时也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他们情投意合,一见便成知己,书信往来甚多。他们之间真挚、坦率地纵谈文艺、爱情、生活,探究人生真谛,彼此以歌德、席勒相期许,后来,他与郭沫若、宗白华三人的通信公开发表,题名为《三叶集》。1920 年,田汉在东京发表了独幕剧《环(王我)琳和蔷薇》。 1922 年田汉回国,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同时在大夏大学和上海大学任教。其间,他还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月刊》,他们自己筹钱印刷,自己校对稿件,自己装订,自办发行。《南国月刊》发表了《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午饭之前》等剧。他还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把莎翁的名剧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译本。《南国月刊》还编发过郭沫若、郁达夫、宗白华等人的文稿。1925“”年,田汉创立 南国电影剧社 ,拍摄了他编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到民间去》。两“”“”年后, 南国电影剧杜 改组,简称为 南国社 ,范围扩大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大部,定其宗旨为 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 。1927 年,田汉主持上海艺术大学文科,1928“”年建立 南国艺术学院 。这期间,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