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捕食风险对鸡食物选择和行为分配的影响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捕食风险会影响动物的行为表现,进而影响动物的生存适合度。以洛岛红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作为讨论对象,通过犬吠声录音模拟捕食风险,同时引入燕麦、糙米 2 种不同于普通饲料的新型食物,观察鸡对不同食物的采食时间和频次来了解鸡的采食偏好,并通过记录在鸡偏好食物旁设置犬吠声后鸡的采食变化情况及前后行为差异来探究捕食风险对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别鸡对于糙米的偏好程度均极显著高于燕麦(P<0.01),这种差异性即使在犬吠的影响下仍然存在;在提供犬吠声模拟的捕食风险后,2 种性别鸡的行为时间分配情况均产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停歇不动行为明显增加,而移动、修饰等行为明显减少(P<0.05);在无干扰条件下,雄性较雌性表现出更多的警戒行为,而有犬吠情况下,雄性个体的警戒行为减少,较雌性表现出更多的休息行为,而雌性个体的行为表现相反。讨论结果表明,犬吠声作为一种捕食风险的确会影响到鸡对新型食物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频率,并且对鸡的行为时间分配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关键词:捕食风险;糙米;燕麦;犬吠声;洛岛红鸡;食物选择;行为分配自然环境生长的动物随时都会面临被同种或其他生物捕食的风险。作为一种选择性压力,捕食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动物警戒行为的强度,还对采食、社交、栖息地选择等一系列行为产生影响[1]。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动物通过估测捕食风险的种类和程度来调整每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以提高生存适合度[2]。在面对捕食风险时,被捕食者会根据潜在的捕食风险,调整自身行为,减少在反捕食行为上的能量消耗,这种进化促使动物对声音刺激或者快速接近行为都会产生反捕食行为响应[3]。例如,当捕食风险增加时,动物会增加警戒行为时间和频次,减少觅食和休息行为时间,甚至转移活动区域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讨论表明,即使没有特定捕食者的存在,其他类似声音、人类接近、光等非致命性捕食风险都会导致动物反捕食行为的调整,进而成为反捕食行为策略的进化基础[4]。吴懿通过模拟不同分贝的金属落体声音刺激 46 日龄三黄鸡,发现在声音刺激初期,三黄鸡惊恐行为比例增多;但随着刺激次数增加,惊恐行为发生次数减少直至消逝,表现为习惯化适应[5]。近年来,有关动物认知偏差的讨论逐渐成为动物行为学的讨论热点。动物应对周围环境变化作出的行为决策往往受其生理、心理以及过往经历的影响[6]。有讨论发现,动物早期...